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12-17 08:46:25 编辑: 诗词漫游记
公道世间唯白发,贵人头上不曾饶。
出自杜牧《送隐者一绝》:
无媒径路草萧萧,自古云林远市朝。
公道世间唯白发,贵人头上不曾饶。
这首诗是杜牧送隐者时所发的感慨,是说世间最公平合理的只有白发,因为在贵人头上也不放过,除此之外,就没有公道可言。本诗从侧面对社会不合理现象加以抨击,引人深思。
世事短如春梦,人情薄似秋云。
——出自宋代朱敦儒《西江月》
世事短如春梦,人情薄似秋云。
不须计较苦劳心,万事原来有命。
幸遇三杯酒好,况逢一朵花新。
片时欢笑且相亲,明日阴晴未定。
人,总有趋炎附势功利的一面,富贵发达时,身边不缺溜须拍马的之徒;
失势潦倒时,那些朋友瞬间无影无踪,不知又去攀附哪一位新权贵了。
尽管这是世间常情,但一个人得需要经历过怎样的坎坷,才能说出如此惨淡而决绝的话语?
词人似乎已经不相信世间还存在着真情,身边已无令他可信之人,他已经失去了相信未来的勇气,从而将一切的悲愤与酸痛都归结于命运之神,他认命了!
盗虚声者多,有实学者少。
——出自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
这是说,欺名盗世、以不正当的手段骗取虚名的人居多,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居少。
这话揭示的不仅是清代世态的真实情况,也是所有时代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,不然我们就不会反复强调“多做实事”、“莫逐虚名”之类的话了。
翻手作云覆手雨,纷纷轻薄何须数。君不见管鲍贫时交,此道今人弃如土。
——出自唐·杜甫《贫交行》
轻薄,不庄重。
管鲍,指春秋时代的管仲与鲍叔牙。管仲家贫,鲍叔牙屡屡相助,合伙经商从不计较管仲多分钱财,后又推荐管仲为齐国之相。
此诗通过现实人情的浇薄与古代管鲍之交的纯朴的对比,揭示了世风日下、人心不古的世道人情。
凡人之谈,常誉成毁败,扶高抑下。
——出自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。
大凡世人有所谈论,总是常常喜欢赞誉成功者、诋毁失败者,意在扶持在上位者,压制在下位者。
这句话想表达的是,扶强抑弱、趋炎附势,是人情之常态。
这是对人性弱点的批判,也是对世态人情真相的深刻揭示。
弗爱弗利,亲子叛父。
——出自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
不爱护、不给好处,就是亲生的孩子也会背叛他的父亲。
这句话揭示了这样一个世俗的人间真理: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建立在情感与利益基础之上的。
富贵则就之,贫贱则去之。
——出自汉·刘向编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
如果一个人富贵了,就会有人接近巴结他;如果一个人变得贫贱了,原来与他亲近的人就会离开他。
此乃揭示人情世态真相之语。
不过,应该承认的是,“嫌贫爱富”的心态自古及今便是世情的常态。
功冠天下者不安,威震人主者不全。
——出自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。
人主,指帝王。
功劳冠绝天下之人,地位就会不稳;威势盖过帝王的人,就有生命之忧。
这是说,功劳太大,就会招致同僚的嫉妒与排挤;威势太甚,就会招致人主的猜忌而有身家性命之忧。
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
——出自先秦·屈原《楚辞·卜居》。
黄钟,古代用青铜所制而用于奏乐的乐器。
釜,古代的一种类似于锅的炊具。
张,此指趾高气扬、得意傲人的样子。
奏乐不用黄钟大吕,却把瓦盆铁锅敲得如雷震耳;谗言害人的小人飞扬跋扈,贤能之士却默默无闻。
这虽是屈原所揭示的战国时代是非不分、黑白颠倒、小人得志、贤士受气的世态人情,也是很多时代世态人情的真实写照。
古来才命两相妨。
——出自唐·李商隐《有感》
自古以来,才华的有无与命运的顺逆多是相反的,故在现实中我们常见“庸人居高位”、“英俊沉下僚”的现象。
明白了这一世情,作旷达的理解,也就释然于怀了。振作起来,走自己的路,做自己的事,是英俊之才自会有一番作为的,即使生不能得意,死也能青史留名。